教育事业关乎万千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与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而义务教育由于时间跨度长、学生人数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阶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由“基本平衡”向“优质均衡发展”升级,这一转变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提升、高质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次量变升华。
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从国家角度来看,优质的学校教育对社会持久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每个人都应该为优质学校教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界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学校教育的发展程度和教育质量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优质学校教育所拥有的价值,并且结合优质教育的要求,采取诸多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水平进入新的阶段后的战略要求。义务教育是构成我国教育体系的主体,更是奠定我国教育大国地位的基础。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正在经历从基本均衡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义务教育的均等条件,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好教育需求的新时期。义务教育优质发展不仅体现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更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诉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我要上好学”的诉求以及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贯要求。
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既是满足全面推进整体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义务教育作为实现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为了有效推进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要从培育对象角度准确把握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就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从教学方式上看就是我们怎样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发展,不断为我国培育出合格优秀的人才,不断促进对学生进行更加全能素质的培养,即是我国教育强国的战略需要,也是多方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加强对优质义务教育的认知。一是通过提高认识,才能坚定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让政府和学校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评价观,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学习考试成绩。二是将全面覆盖式教育与聚焦重点式教育相结合,特别是聚焦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要进一步明确树重点与全面发展并非对立,要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作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重点,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便为适应今后社会工作以及生活等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教育资源的不同和差异,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中国义务教育优质化进程。比如对教育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可以加快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化发展规划与落实具体工作举措。反之对于教育资源相对欠缺的地区要避免“一刀切”,要设定长期目标并逐年分解规划任务,不搞短期冲刺式优质化发展。这样差异化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化发展,既能兼顾全国各区域的经济与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又符合教育发展之永恒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又给每一个地方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留足时间和空间。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健全德智体美育综合育人体系,推进义务教育的综合改革,实施美育课程、劳动素养提升工程和学生读书工程等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全面发展。包括坚持“身体第一”的原则,实施学生体质增强计划、学生心理育人计划等,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校内有充裕的体育活动时间和体育课,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成长。在政策保障方面,要坚持稳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深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开展“教学共同体”为契机,发挥各部门优势,与其他社会主体跨界联动,特别是在医教结合、体教融合、家长参与、社教共建等协同发展方面应加强协作,共同肩负起培育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的重任。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塑造教师的工作精神,培养教师的技能促进高质量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要配备优秀的教师才能提供优质的教育。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导者,同时也是学生求知道路中的引导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行为习惯等。因此,要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能。只有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才能确保教师及时掌握最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且培训也能够使教师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将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教育技术的方法掌握运用得更好,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高效。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一个合理的教师选聘制度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师选拔制度,从而能保证选出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进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寻求人才培养新途径,通过信息化教育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比如在面向乡村小型学校充分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并共享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大力推广“互联网+”教育模式并努力通过新型在线教育方式来优化义务教育教学应用。最终,实现大课堂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提升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创新,从而帮助实现区域义务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同时,要加强资源建设,通过学校网站开设,鼓励教职工、学生搭建个人的学习环境,开展专业性培训,促进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义务教育教学中去。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通力合作快速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了有效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可以采用集团化教学作为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采用集团化教学可以有效落实义务教育治理,深化和优化教育资源分享,缩小城镇和乡村教育差异,稳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特别是为促进各个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地方政府可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划分,逐步建立中小学学校群组,实行统筹化管理,积极鼓励城市优质学校与较差学校进行有效联合办学行为,有效引导较差学校更好发展,比如人员统一管理、教师共同授课、课程统管等形式,逐渐提升较差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优秀教育资源,从而达成“1+N”的集团化教学模式,稳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要在学校设置课程上增加学科门类和选修课程的种类,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科目去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科和课程,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发掘自身的潜力。比如学校应当增加基础性学科的培训,基础性学科培训包括科学性的理论知识与思考能力、逻辑性的思考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等多个元素。通过采用基础性的全学科的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成为一个拥有多个维度的学习者与实践者。多学科培训的课程可以设置像创意性思维的强化训练、动手能力的强化训练、团队合作能力的强化训练等课程,以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多个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应重视对学生的性格品质的锻炼,例如,加强对中小学生批判性思维、交际能力、自主控制等方面的培训等,不断提升各种不同的技能。
此外,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学校还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心理健康是中小学阶段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及时对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士及时排解心中的疑惑和烦恼,不断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等。
( 周欣 邢台市任泽区任城镇北街小学 )
关键词: